黃岡日報:“新質”繼續教育的“黃師”樣闆 ——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高質量發展紀實
莊重氣派的教學樓、古樸雅緻的實訓樓、溫馨怡人的宿舍樓、水波蕩漾的遊泳館……坐落在龍王山腳下的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,遠看,樓宇鱗次栉比,氣勢磅礴;近看,校園綠樹環蔭,如詩如畫。
追尋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的發展軌迹,經易地漂泊,曆烈火淬煉,緻涅槃重生,成星火榮光,堪稱一部高質量發展的史詩,特别是近5年,學院在傳承與創新中,演繹了4大曆史巨變:
辦學條件之變:從借用其他院系教室上課,或租賃校外場地上課,到搬至西校區獨立辦學,擁有設施齊全、條件完善的現代化校園;
辦學規模之變:從東奔西走四處招生,到生源穩定,辦學規模不斷擴大,各類在籍學生(員)人數達萬餘人;
辦學格局之變:從單一的學曆教育,到構建“五位一體”繼教格局,形成多類人才培養矩陣,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;
育人質量之變:從重招生輕培養到學院自考通過率位居全省同類院校前
列,每年都有畢業生考取研究生、公務員、事業編,考研成功學生中
乏人考入像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等世界頂尖學府,在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等全國性賽事中不乏學院學生身影,實現重要活動和重要賽事斬獲獎項的一個又一個“零”的突破。
與時代同頻、與學校發展共振,在砥砺奮進中,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探索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,打造了“新質”繼續教育的“黃師”樣闆。
傳承:
赓續師專文脈 振興師院西區
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西校區,前身是黃岡師專,有過輝煌的辦學曆史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在校人數達3600人。由于培養的人才質量過硬,一度被譽為黃岡的“黃埔軍校”,在全國師範類學校中頗負盛名。
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曆經幾十年的發展後,迎來了發展瓶頸:随着高等教育大衆化,2010年後,高等學曆繼續教育生源開始萎縮。繼續教育面臨成人學曆教育招生規模小、生源競争激烈、自考考試通過率
高等問題。繼續教育何處何從?面臨未遇之困境與難題。
《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》提出“構築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。加快繼續教育事業,建立健全繼續教育體制機制,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”,為繼續教育指明了方向。并且,随着經濟社會發展,社會對技能型、非學曆繼續教育的需求不斷擴大,這也為繼續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。
同時,學校“十四五”發展規劃提出:振興“南、北、西、東”四個校區,創建“全省一流、全國知名”的高水平師範大學,對學校現代繼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。
2000年左右,伴着新校區建成,學校逐漸向南北校區遷移,随着最後一批師生的撤離,西校區逐漸走向沉寂、頹舊。西校區作為百年黃師的“根”,見證了百年黃師發展曆史,成就了百年黃師的輝煌,僅因學校辦學校區的變化而就此荒廢或沉淪?面對機遇和挑戰,結合“申碩更名”的實際所需,學校因勢而謀,決定将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遷至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西校區。
2020年秋,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領導班子搶抓機遇,堅定紮根西校區決心,堅守百年黃師的“根與魂”,勤勉務實,決定充分利用西校區辦學資源,開啟繼續教育西校區獨立辦學的新紀元,重塑繼續教育辦學新風貌,再現一個“黃岡師專”,實現西校區振興。
站在新的起點上,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開啟了二次創業的新征程。為赓續百年黃師文脈,讓黃師印記和紅色基因镌刻進西校區,加速振興西校區,學校引入各類項目(含學校投入經費)對西校區校園進行全面維修和升級改造。
如,投入維修改造資金近1350萬元,對原有衛生樓、實驗樓、計算機樓、外語樓、東岸地下工程、報告廳、鍋爐房、操場、遊泳館等建築設施進行改造升級。
整合國債維修改造資金1800萬元,重新裝修學生公寓19棟、20棟,進行電力增容、水管等基礎管網設施建設。此外,還争取到社會捐贈資金200萬元,用于維修改造西校區圖書館。
在校園維修改造中,學院盡量不改變校園原有格局,不改變建築的主體風格,不改變外牆色調,堅持“修舊如舊”,保持原來風貌,讓青苔映照曆史,讓“灰黃”預兆輝煌,讓“黃師藍”印染新時代繼教人奮進的腳印,弘揚好、傳承好百年黃師的文化底蘊。
此外,在傳承的基礎上,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還結合東坡文化,進行系列創新。在校園裡,融合打造東坡文化和校園文化,改建東坡文化長廊和東坡美食街;結合創新創業的時代主題,将運動場看台下的涵洞,改造成文化創意街(文創街)。
經過系列改造,到2022年秋,西校區呈現出全新的面貌,百年黃師印迹烙刻和深植學校現代繼續教育辦學全過程。校園裡,鳥語花香,“弘毅”樓、“博藝”樓等樓宇重現美麗容顔,師生穿梭往來,生機勃勃的校園,重回“黃岡師專”盛景,實現一年基礎變樣,兩年全面修複,三年實現振興發展目标。
轉型:
重塑辦學模式, 構建“五位一體”辦學新格局
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重啟西校區辦學之路,重現西校區“昨日容顔”。但是在高等教育大衆化的背景下,許多名校的學曆繼續教育都江河日下,“做大做強學曆繼續教育”發展模式已
再适應新的發展需求。
2022年,現任領導班子成立,為将夢想從規劃圖,變成實景圖,學院開啟了新一輪轉型升級之路:厚植職業培訓、技能培訓等非學曆培訓領域,深耕學曆教育(高校學曆繼續教育、自考、職教),重塑繼續教育辦學新模式,構建“五位一體”繼續教育辦學新格局。
從弱到強,成就質能提升。以“國培”“省培”項目為基礎,主動對接中小學教師及幹部的培訓業務,做強培訓教育。同時,堅持在社會激烈競争中蹚出路,加強與學校、政府、企業合作,對接黃岡市農村農業局、退役軍人事務局啟動“新型農民培訓”、“黃岡市軍轉人員創業就業培訓”工作,開展教師、幹部、企業職工培訓;推進社會職業技能培訓,建設“大别山教育幹部學院”。
從零到有,迸發燎原星火。曆史性突破建成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社會評價中心和獲批電子商務師、互聯網營銷師(視頻創推員 直播銷售員 選品員)、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員(建築工程 裝飾裝修工程)、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、保育師等職業以及工種相關等級認定資格;獲得心理健康指導、AutoCAD制圖、電氣控制、機器人調試、數控程序設計等職業專項能力考點資格。同時,緊跟職業教育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大勢,于2022年與合作單位聯合創辦“黃岡三新職業技術學校”,成為學院辦學發展新引擎,辦學之路越走越寬。
此外,學院主動融入地方、服務地方。2023年4月,學院聯合學校傳媒與影視學院,建設“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數字經濟學院”,推進産教深度融合,投身到助力黃岡全域大文旅發展中,全面推進繼續教育提質升級和轉型發展。
從優到特,推進跨越發展。近幾年部、省屬重點院校不再開辦學曆繼續教育,給予了地方院校做大學曆繼續教育的契機。學院搶抓機遇,加強建設高校學曆繼續教育校外教學點,擴大學曆繼續教育規模和加強人才質量培養;聯合助學單位武漢長江教育專修學院,精耕全日制自考助學及職業教育,走自考助學專業化發展路徑。現在,學院擁有全日制本科助學班13個自學考試專業及非全日制助學專業16個自學考試專業;涵蓋成人高等教育高升專、專升本、高升本三個層次,函授、業餘兩種形式35個專業,一個新的現代繼續教育中心應運而生。
經過4年多的探索,學院理順了體制機制,完成了轉型升級,在學曆教育和非學曆教育兩翼驅動下,構建了高等學校學曆繼續教育、自學考試、職業教育、職業培訓、技能鑒定“五位一體”并駕齊驅的發展格局。
創新:
擁抱新時代,打造“新質”繼續教育
紮根西校區後,随着辦學條件提檔升級和“五位一體”辦學格局的建立,如何在新的征程上,再創新佳績,成為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面臨的新命題。
新起點,新使命,呼喚新作為。深思熟慮後,現任領導班子決定主動擁抱新時代,錨定兩個“聚焦”(聚焦黨建引領、聚焦事業發展),分管繼續教育工作校領導親帥繼教院班子實幹快幹加苦幹,按照發展新質生産力要求,走内涵發展之路,打造“新質”繼續教育,提升育人質量。圍繞“人才培養有質量、放眼業界有地位、服務社會有作為”“新質”繼續教育這一目标,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下好“三手棋”。
首先,堅持文化鑄魂,将校園文化建設作為重頭戲。一方面,繼承發揚紅色文化和百年黃師文化,打造具有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教師培訓特色的培訓文化。另一方面,加強自考文化建設,堅持“課程日常教學”和“考前強化輔導”并重,實施課程學業綜合評價,每年參加全省自考文化節,通過開展學生書法、繪畫、攝影、設計作品、文藝彙演等系列活動,與省内10所同類高等院校同台競技,展示黃師自考文化,增強文化自信。
其次,以數字賦能,建設現代繼續教育。學院與互聯網教育平台合作,打造AI+數字繼教管理系統(“黃繼在線”),将學籍管理、教育教學、畢業資格審查、論文答辯等全流程遷至線上,實現“一網通辦”。數字管理系統還可對教學進度、學籍異動、學曆勘誤、學曆認證、檔案補辦等進度和變化,進行全程跟蹤,規範了辦學行為。
第三,建設數字經濟學院,服務地方經濟發展。學院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,主動融入地方、服務地方。2023年,學院聯合學校傳媒與影視學院,建設“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數字經濟學院”,推進産教深度融合,投身到助力黃岡全域大文旅發展中。
向“新”而行的系列組合拳,書寫了學院激流勇進的精彩答卷。學院呈現出全新氣象,辦學成效實現了“三個效應”,即人才效應、社會效應、經濟效應。
學院一躍成為全省自考助學領域的“優等生”,自考“國考”一次性通過率從87%提高到93.21%,位居全省同類辦學院校前列;每年完成“國培”“省培”項目10多個,培訓項目經費成幾何增長。僅2023年,學院獲批國培省培項目經費近700萬元;經第三方評價機構評定,培訓項目平均分達到94分,得到省教育廳、相關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和各地學員的高度贊譽,50%的項目被評為“優秀等次”,年培訓工作獲第三方98%優秀的好評。近5年,為黃岡市、宜昌市、襄陽市等各縣市區培訓骨幹教師5000餘名。
2019年至2024年,連續5年,學院招生穩步提升。自考助學在校人數穩定在2500人,高等學校學曆繼續教育在籍人數達7500人,各類在籍學生(員)萬餘人,辦學規模空前。越來越多的學生在這裡成就了更好的自我,取得本科學曆,不少自考學生,畢業後考取了研究生、公務員或事業編。
依托數字經濟學院,2024年4月,學院聯合傳媒與影視學院、湖北銅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策劃和承辦的“知音湖北 抖來助力”2024湖北互聯網+文旅峰會暨“打卡全新龜峰山”活動,為黃岡地方經濟文化發展賦能。
回望來路,步履铿锵;展望未來,信心百倍。曆經風雨的洗禮,一個朝氣蓬勃、活力四射的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在新征程上,正闊步前行,續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。
新聞來源:黃岡日報 (hgdaily.com.cn)